close

  中新網北京11月7日電 (記者 丁棟)即將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對未來五至十年中國全面改革作出部署。此間觀察人士預料,自十八大以來官方一直在著力推動的“新型城鎮化”或將成為一攬子改革舉措中的重要一“招”,為長期經濟潛力的釋放帶來改革紅利,深刻影響中國社會。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歷史上的“農業大國”中國城市化快速推進,已經從傳統的農業社會發展到城市人口全面超過農村,但由於戶籍制度、產業配套、公共服務的制約,人口城鎮化還不夠充分、城鄉差距依然較大。
  截至2012年底,中國城鎮化率已達52.57%,但相比於城鎮常住人口的迅速上升,戶籍人口的增速較慢,2012年底非農業戶籍人口比重僅為35.29%,與城鎮化率相差約17個百分點。專家指出,對於中國而言,未來的城鎮化重點在於“人”的城鎮化。
  事實上,今年“兩會”以來,新型城鎮化已成為新一屆領導集體基層調研的重要主題,李克強在就任總理後首次離京調研時強調,要有序釋放城鎮化的內需潛力,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分赴湖南和黑龍江考察農村改革與發展,這些考察內容或將在全會上有所體現。
  “城鎮化從改革開放以來有了明顯的加快,但是和工業化進程相比,仍然明顯滯後,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我們形成了兩億多農民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對中新網記者表示,圍繞城鎮化的發展要不斷地深化改革,特別是要建立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農民工總數2.6億人,占總人口數量約20%,其中外出農民工約1.63億人,考慮到這一群體的增長,以及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往往意味著一家人集體落戶,這一數字將遠高於1.63億。由於戶籍限制,這些群體不能平等享受城市公共服務。專家表示,未來戶籍制度改革的重點是提供更為均等化的公共服務,進而充分釋放新興城市人群教育、就業、醫療、住房等方面的消費潛力。
  “我們測算,如果城鎮化率每年增長一個百分點,將有1300萬人口進入城市,將會對經濟發展產生巨大的拉動力量”,鄭新立表示,農業人口向城鎮轉移將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如果第三產業從業人員的比重,由現在的35%提高到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50%,那麼將新增1.1億個就業崗位。
  鄭新立認為,中國城市化對社會發展有明顯的帶動作用,如果體制、政策把潛力充分釋放出來,能夠使經濟保持在快速增長期。根據研究,發達國家平均在人均GDP達到1.7萬美元的時候,快速增長期才算結束,中國去年人均GDP是6090美元,到2030年,人均GDP達到1.7萬美元,城市化率接近70%,工業化、城鎮化的任務完成,還需要十幾年的努力。
  中共十八大提出,要走城鄉一體化發展和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要“加快改革戶籍制度,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十八大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促進農業轉移人口融入城鎮。目前,有18個省(區、市)出台了具體實施意見,14個省(區、市)探索建立了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初步為農業人口落戶城鎮開闢了通道。
  從城鄉二元分割到城鄉一體化發展,需要對戶籍制度、土地制度、財稅體制、經濟產業佈局等進行一系列改革,涉及到到經濟、社會各領域,需要以更大的力度、從更高的高度推進全面改革。公眾期待,十八屆三中全會上能進一步明晰城新型城鎮化路徑,繼續釋放改革紅利,將中國的發展推入全新的歷史時期。(完)  (原標題:新型城鎮化將釋放經濟長期潛力 深刻影響中國社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v68qvdvp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